Photographs of Israelis taken hostage by Hamas are reflected on the walls of the Old City in Jerusalem

在10月7日的恐怖攻擊中,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喪生,哈馬斯也綁架了約200名人質,其中至少20名是兒童。那一天的場面已經令全世界震驚。有報導稱人質被遊街示眾。視頻顯示有些被綁架的人似乎已被殺害。其他人被關在重要位置以求戰略利益。哈馬斯還發布視頻顯示人質獲得醫療照顧,以顯示人道對待,以及人質要求換囚視頻。以色列譴責這些做法是宣傳手段。與此同時,哈馬斯也宣布會在社交媒體上直播執行人質以應對以色列襲擊。

人質受到的待遇當然是他們焦慮親人和世界大多數人最重要關注的問題。少數已被釋放的人質之一,其丈夫據報導仍被哈馬斯扣押,她說10月7日那天的經歷非常恐怖,但她個人被拘禁期間的待遇相對較好。以色列國防軍在10月30日成功營救了一名人質。目前其他細節尚不清楚,但歷史表明,當人質成為籌碼時,這不僅會複雜化成功結束衝突,也與一個剝削性政府相關,這樣的政府會破壞自己獨立和自由的承諾。

最近的一個類似例子發生在越南戰爭期間,當時有766名美國人被共產主義勢力囚禁;114人在被囚禁期間死亡。平均每人被囚禁5年;最長的一位被囚禁近9年。與加沙目前的情況不同的是,在北越,絕大多數都是軍官,而不是平民。由於美國從未正式對北越宣戰,共產主義勢力聲稱美國囚犯是「戰爭罪犯」,為南越非法政府效力。因此,美國期待的戰爭規則並不適用。

所以,戰俘成為了革命的驕傲展示品。在1966年的「河內遊行」中,北越在首都河內的街頭上用鐵鍊銬住52名美國人,在憤怒暴力的人群面前遊行了2英里。這些行動旨在激起當地人反對他們的敵人,並向國際社會傳達河內打算在公開的戰爭罪審判中起訴他們的囚犯。

北越也對受害者實施不人道的待遇,毆打囚犯,用繩子折磨他們,在沒有麻醉下進行手術。他們拒絕提供食物,用腳鐐鎖住囚犯,將他們關在可怕的獨立監禁狀態下。這些懲罰性的措施是為了獲取軍事信息,強迫他們發表宣傳聲明and視頻,以及紀律囚犯。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紅十字會從未被允許檢查他們的牢房或評估囚犯的狀況。北越從未提供完整和全面的囚犯名單,也不允許定期交換郵件。

北越還使用了「提前釋放」的策略作為宣傳目的。政府分階段釋放了總共12名美國人,戰爭結束前。雖然共產主義者將這些釋放描述為人道待遇的證據,但只有譴責美國戰爭政策並擁護共產主義政府的群體才獲准帶走囚犯並陪同他們返回家園——這是提高激進派反戰運動合法性的策略。

在書中《直到最後一個人回家》中,邁克爾·艾倫指出,美國司法部被迫解除對戴夫·德林格和雷尼·戴維斯的旅行限制,兩人曾因在民主黨全國大會期間的反戰示威活動而被起訴,因為北越拒絕將囚犯釋放給任何人,只釋放給這些特定的活動人士。

當時,囚犯家人也感到無助和恐懼,就像現在哈馬斯綁架受害者的家人一樣。隨著越南戰爭的持續,美國戰俘和失蹤人員國家聯盟通過公眾活動個人化囚犯的故事,並向政府施壓,以確保囚犯釋放在和平談判中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北越最終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結束戰爭並釋放所有倖存的美國戰俘。這場戰爭的教訓表明,人質的人道待遇和安全應該是任何衝突解決的首要考慮。當人質成為政治籌碼時,暴力往往會加劇,而不是緩和。希望以色列和哈馬斯能夠通過談判和外交途徑,以人道主義方式解決目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