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S

華府—在中東和歐洲兩個可能影響全球的衝突仍在進行之際,美國希望在中國外長王毅訪問華府本週時,與中國在某些小範圍內尋求共識,以緩和兩國緊張的關係。

在為期三天的會談中,拜登政府的高層官員,包括可能是總統本人,將向中國外長王毅強調,如果中國想被視為負責任的主要國際角色,就必須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都可能敦促中國在以色列-哈馬斯衝突和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這些會談可能為下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期間,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首腦會晤鋪路。

美國對中國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中的支持和中東問題上的相對沉默感到失望。此外,全球兩大經濟體在人權、氣候變化、台灣、南海和北韓等問題上存在分歧。

然而,兩國在布林肯2月因中國一架間諜氣球在美國被擊落後取消訪問中國之後,雙方關係降至谷底,兩國表達出願意對話。

在那次危機之後的幾個月裡,布林肯重新安排了訪問中國,並於6月前往。隨後,財政部長葉倫、氣候特使約翰·克里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也相繼訪問中國。

此外,蘇利文9月中旬在馬爾他與王毅會晤,布林肯9月下旬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中國副主席韓正會面。布林肯上週還就以色列-哈馬斯衝突與王毅通話。

根據美方官員表示,目的是為另一場拜登-習近平首腦會晤鋪路,兩國領導人可以探討在當前最緊迫問題上的合作或至少緩和敵對態度。

「王毅訪問將作為為拜登-習會鋪路的最後一步。」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約翰·L·索頓中國中心主任萊恩·哈斯表示。「王毅在華府的會談將設定兩國領導人11月將討論的議題框架。」

「它開啟了全球兩大經濟大國可能協調努力限制烏克蘭和中東衝突升級或擴大的可能性。」他說。

另一華府智庫斯汀森中心中國計畫主任孫耀宇表示,王毅訪問表明習近平在舊金山的行程幾乎肯定會實現。

「王毅前來是為了為習主席在舊金山的行程鋪路。這是訪問的核心重點。這意味著問題將被談判,解決方案將被討論,細節將被商討並落實。」孫說。「APEC峰會只有20天了,時間緊迫。他的訪問意味著習主席將前來。習主席前來意味著與拜登會面。習拜登首腦會晤意味著努力穩定雙邊關係。」

華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經濟高級顧問、信託主席史考特·甘迺迪表示,王毅訪問可能產生的結果包括兩國增加直航航班,為更多記者提供簽證,以及在氣候變化和恢復高層軍事對話方面的協議。

但是,甘迺迪表示,雖然王毅與美方討論爭議焦點地區和其他問題很重要,但兩國很可能難以達成太多協議。

中國外交部表示,王毅將與美方官員「深入交換意見」,涵蓋兩國關係各個領域,並「表明中國的原則立場和合理關切」。

中國主席上次訪問美國是2017年,當時前總統川普在佛羅里達州馬阿拉哥俱樂部接待了他。拜登2021年就任以來,尚未在美國接待習近平。兩人上次會面是2022年11月在印尼峇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

王毅訪問是一系列活動中的一環,旨在為習近平訪美鋪路。

本週,加州州長紐森訪問中國,他與習近平進行了不期而遇的會晤。根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告訴紐森,「中美關係的成就並非易得,更應珍惜。」

本月初,參議院多數黨領導人舒默率領六名參議員訪問中國,這是2019年以來首批訪問中國的美國國會議員。舒默也會見了習近平,後者表示「修昔底德陷阱」並非必然。「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政治術語,指隨著新興大國挑戰現有大國地位,兩者容易發生重大對抗。

美中關係開始惡化始於2018年,當時川普政府對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徵收重稅。隨後,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包括人權、南海、台灣、科技和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等問題上出現分歧,關係進一步惡化。